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法规全文
操作说明
法规全文 法条导读
<
>
合规网标识码:网络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16修订)

English
颁布机构:国务院
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 效力级别 行政法规 适用领域 网络与信息安全 生效状态 在用
法规摘要 修订记录 下位法规 相关文件
全文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16修订) (2000年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1号公布 根据2014年7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53号)第一次修订 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66号)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电信市场秩序,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促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电信活动或者与电信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者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者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全国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在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电信监督管理遵循政企分开、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遵守商业道德,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为电信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和价格合理的电信服务。   第六条 电信网络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二章 电信市场 第一节 电信业务许可   第七条 国家对电信业务经营按照电信业务分类,实行许可制度。   经营电信业务,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未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   第八条 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基础电信业务,是指提供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传送和基本话音通信服务的业务。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   电信业务分类的具体划分在本条例所附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列出。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目录所列电信业务分类项目作局部调整,重新公布。   第九条 经营基础电信业务,须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业务覆盖范围在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须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业务覆盖范围在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运用新技术试办《电信业务分类目录》未列出的新型电信业务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条 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且公司中国有股权或者股份不少于51%;   (二)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组网技术方案;   (三)有与从事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   (四)有从事经营活动的场地及相应的资源;   (五)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申请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应当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相关文件。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8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申请时,应当考虑国家安全、电信网络安全、电信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和电信市场的竞争状况等因素。   颁发《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招标方式。   第十三条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公司;   (二)有与开展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   (三)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   ......
未登录只显示部分原文内容 继续阅读> 登录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