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法规全文
操作说明
法规全文 法条导读
<
>
合规网标识码:未成年人保护

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2015修正)

颁布机构:广州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 效力级别 地方性法规 适用领域 女工和未成年人保护 生效状态 已被修订
法规摘要 修订记录 上位法规 相关文件
全文阅读

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

(2013年6月26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2013年9月27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根据2015年5月20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并经2015年12月3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因行政区划调整修改〈广州市建筑条例〉等六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品德、心理、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第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全面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本规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本辖区内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市、区教育、公安、财政、民政、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司法行政、卫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城市管理、城乡建设、水务、科技、安全生产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第四条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残疾人联合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以及其他相关社会团体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未成年人保护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公布的内容应当包括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情况、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和下一年度的工作目标、任务。

  第六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工作,培养和提高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

 第二章 国家机关保护


 

  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由教育、公安、财政、民政、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司法行政、卫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城乡建设、水务、科技、安全生产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残疾人联合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委员会主任由同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负责人担任。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未成年人保护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贯彻落实本市儿童发展规划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要求;

  (三)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同级人民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四)受理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诉求并移交依法处理,向未成年人提供相关服务;

  (五)收集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情况,调查、研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总结、推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经验,组织宣传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七)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表彰、奖励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的建议;

  (八)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应当由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履行的职责。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有特殊需要或者委员会主任认为必要时可以召开临时会议。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由教育、医疗、心理、法律、社工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协助其开展工作。

  第八条 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服务平台,设置并公开全市统一的专用电话和网址,提供下列服务:

  (一)接受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举报;

  (二)接受对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不履行保护未成年人职责的投诉、举报;

  (三)收集、反馈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意见、建议;

  (四)接受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求助;

  (五)接受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教育工作者等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咨询;

  (六)其他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

  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由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

  第九条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通过综合服务平台等渠道收到投诉、举报、求助事项后,工作人员应当在一个工作日内移交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单位处理,情况紧急的应当立即移交。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收到相关信息后五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情况书面告知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在处理结束后两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未成年人保......

未登录只显示部分原文内容 继续阅读> 登录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