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法规全文
操作说明
法规全文 法条导读
<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个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犯罪典型案例

颁布机构: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 效力级别 司法解释 适用领域 权益保障 生效状态 在用
法规摘要 修订记录 相关文件
全文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个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犯罪典型案例

(2025年2月20日)

  虚假诉讼行为违背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扰乱正常诉讼秩序,严重损害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阻碍社会诚信建设,社会危害严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的要求,多措并举,重拳整治虚假诉讼。特别是对于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依照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虚假诉讼行为,人民法院坚决依法予以惩处,判处了一批虚假诉讼犯罪分子,有效回应了社会关切。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通过制定出台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发布典型案例、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加强审判监督指导等多种方式,明确法律适用标准,解决民刑程序衔接问题,2018年9月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8〕17号),2021年3月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 》(法发〔2021〕10号),2021年11月公布《关于深入开展虚假诉讼整治工作的意见 》(法〔2021〕281号)。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先后公开发布多批虚假诉讼典型民事和刑事案例,有效震慑虚假诉讼违法犯罪,推动增强全社会对虚假诉讼违法犯罪的防范意识。

  在依法惩治虚假诉讼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现阶段民事诉讼中的虚假诉讼行为仍然时有出现,严重妨害司法秩序,侵害对方当事人或案外人合法权益;有的虚假诉讼案件由于程序衔接沟通不畅,导致虚假诉讼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不能及时有效落实;部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在法律适用标准、刑事政策把握尺度等方面不统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惩治工作力度,最高人民法院此次遴选发布近年来生效的4个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犯罪典型案例,以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规范指引和行为导向作用,推动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体现了以下审判原则和工作要求:

  一、针对重点领域有效甄别和及时发现虚假诉讼违法犯罪。虚假诉讼行为的专业性和隐蔽性强,如何有效甄别和及时发现是重点难点。《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 》第五条 列举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涉及房屋限购或机动车配置指标调控的以物抵债案件、以离婚诉讼一方当事人为被告的财产纠纷案件等多个虚假诉讼违法犯罪易发的民事案......

未登录只显示部分原文内容 继续阅读> 登录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