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法规全文
操作说明
法规全文 法条导读
<
>

顺义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颁布令:京政发〔2022〕31号 颁布机构: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 效力级别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领域 “双碳”与气候变化 生效状态 在用
法规摘要 修订记录 相关文件
全文阅读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顺义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推动顺义区碳达峰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发〔2022〕31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首都重点平原新城功能定位,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将碳达峰目标要求全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型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首都2030年如期实现碳达峰贡献顺义力量。

 

(二)工作原则

 

统筹谋划,协调推动。按照市级统筹,突出系统观念,强化总体部署,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鼓励各领域主动作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节约优先,重点推进。坚持将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围绕建筑、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发挥技术、管理和工程的协同作用,推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培育绿色文化。

 

创新驱动,深化改革。紧抓“两区”、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中德产业园建设契机,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应用,为实现碳达峰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强化政府引导,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稳妥有序,安全减碳。坚持以服务首都发展为统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立足区域发展特点,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社会风险,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实现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市级要求,安全韧性低碳的能源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低碳技术研发和示范有效应用取得明显进展,具有区域特点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不含航空)消费比重达到1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9%,碳排放总量控制在2280万吨以内。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布局取得重大进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达到市级要求,助力全市2030年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为全面落实北京市碳达峰工作,推动本区碳达峰工作扎实有序开展,通过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供热领域系统重构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坚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前提下,按照“净煤、减气、少油”总体思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1.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加快调整农村地区能源结构,以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液化石油气下乡等工程为抓手,广泛开展清洁能源新能源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加快液化石油气设备更新。进一步提高居民和单位液化石油气用气安全保障水平,围绕液化石油气家庭活跃用户和餐饮、学校等非居民活跃用户,实施老旧液化气钢瓶、液化石油气储罐和配套管线更新。(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城市管理委,配合单位:区供电公司,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经济功能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坚持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应用原则,巩固深化“阳光惠民、阳光园区、阳光商业、阳光乡村、阳光基础设施、阳光公共机构”六大阳光工程,挖潜屋顶光伏资源,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有序实施光伏发电设备更新,提高发电效率和年发电小时数,增加本地绿电供应。在重点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光伏示范项目,新建园区、厂房、公共机构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结合美丽乡村、重点镇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光伏、光热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大力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就地并网使用。到2025年,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达到市级要求。(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经济功能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3.有序开展热泵系统示范应......

未登录只显示部分原文内容 继续阅读> 登录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