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标准 > 法规全文
操作说明
法规全文 法条导读
<
>
合规网标识码:职工健康检查 职业病防治 职业病诊断与防护 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2019)

颁布令: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5号 颁布机构:国家卫生健康委
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 效力级别 部门规章 适用领域 职业健康(卫生) 生效状态 在用
法规摘要 修订记录 上位法规 相关文件
全文阅读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2015年3月26日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5号公布,根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第三条 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范围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监督管理;结合职业病防治工作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能力建设,并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第二章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在开展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备案的具体办法由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备案的医疗卫生机构名单、地址、检查类别和项目等相关信息,并告知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在该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注明检查类别和项目等信息。


第五条 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涉及放射检查项目的还应当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

  (二)具有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场所、候检场所和检验室,建筑总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每个独立的检查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具有与备案开展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相适应的执业医师、护士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四)至少具有1名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具有与备案开展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具有相应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能力;开展外出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具有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仪器、设备、专用车辆等条件;

  (六)建立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制度;


(七)具有与职业健康检查信息报告相应的条件。

  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备案时,应当提交证明其符合以上条件的有关资料。

第六条  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对备案的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当备案信息发生变化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自信息发生变化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交变更信息。


第七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具有以下职责:

  (一)在备案开展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范围内,依法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二)履行疑似职业病的告知和报告义务;


(三)报告职业健康检查信息;

  (四)定期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情况,包括外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情况;

  (五)开展职业病防治知......

未登录只显示部分原文内容 继续阅读> 登录后可查看全部内容 请登录